(內有劇透,慎入!!)


少年Pi的奇幻漂流,上星期看完這部片被人家問感想如何,當時我只是回答:太棒了!

不是我的心得只有三個字,而是這部電影帶來的震撼實在太多了,等興奮情緒沉澱之後,才能開始思考這部電影的意義。

首先令人震撼的是畫面,泳池中的仰視鏡頭,人從天光雲影中游過,誰能懷疑那不是全世界最美的泳池呢!李安用這部電影告訴世界,3D只是一項技術,不是用3D作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朝觀眾飛過去就叫賣點,當3D表現了導演的創意,才能稱之為創作。

了不起的導演、完美的鏡頭,說了什麼樣的故事?

少年Pi的奇幻漂流,原名是Life of Pi,Pi的人生。
電影從老Pi跟作家的對話開始,敘述了Pi的出生、Pi的成長,還有電影的主軸─ 一段奇異的海上漂流。仔細想想,Pi的人生,不正象徵著眾人的人生嗎?每個人都要歷經出生、成長、困境(大部分沒有海上漂流那麼凶險),以及人生必然的課題,放下。放下意味著失去,失去造成遺憾。一個人可以不信宗教,可以不接觸科學,但不能不面對失去的遺憾。當理查帕克頭也不回的走進叢林後Pi哭了,他為一段共患難的故事怎麼能沒有劃下一個句點的失落而落淚。觀眾何嘗不是如此,當鏡頭照到老虎的背影時也覺得"按照慣例"老虎要回頭了吧?(導演最後一幕還是給了觀眾一個"交代")人性如此,喜歡有始有終,但人生不像電影,更多的人事物是那樣無聲無息的從生命中消失,有些人用信仰慰藉遺憾,有些人用思考撫平遺憾,有些人想不開終生抱憾。電影中的Pi在一連串考驗後覺悟到,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,遺憾的是沒有好好道別。作家對Pi說:你的故事有一個好的結局,不單只是說Pi有妻有子生活富裕,而是他在經歷苦難後能悟到失去是世間常態,卻不畏失去而繼續對他人付出愛。

電影中給了我們兩段漂流故事,很多人討論哪段是真的?

也許按照常識第二個故事成真的可能性比較高
pi03
但是愛因斯坦說:常識是一個人活到18歲時所累積的偏見

所以為什麼不能是一場奇幻的漂流呢?
pi02

或許兩個故事全都是Pi編造的
在海上漂流多日所以出現妄想
pi01

Pi可能還想過這種情節
pi04

或是這種情節
pi05

pi06
正如Pi和阿南蒂逛動物園時對老虎的舉動做出不同的解釋
仁者見之謂之仁,智者見之謂之智
畢竟這是電影
就像印度神話說毗溼奴睡在宇宙之海上,全世界都是祂的夢境
故事也就是創作者的想像
只要觀眾有心去感受和解釋
沒什麼不可能的

--
補個故事中相關知識:
一條大魚游進網子,Pi捉起魚後說了"感謝您毗溼奴"
他信了三個宗教,這邊為什麼直接感謝毗溼奴呢
因為毗溼奴的一個化身就是魚
當古早世代印度要發生大洪水時
毗溼奴變成一條魚警告摩奴
摩奴帶人坐上船後
毗溼奴變成的魚又把船拉走使他們得救

所以當Pi捕不到魚時竟然有魚自投羅網
他認為是毗溼奴顯靈幫助他
--
藍色窗簾由來>> http://tinyurl.com/c5efqps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r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